<noframes id="rrr7p">

        <track id="rrr7p"><span id="rrr7p"><rp id="rrr7p"></rp></span></track>

          ——中國境外護理服務公共平臺
          首頁 > 護理知識 > 護理百科 返回

          護士必背計算公式匯總

          來源: 本站   作者: 管理員   點擊:   日期: 2023-02-27

          摘要:平均動脈壓(MAP)計算公式MAP =舒張壓(DBP) +1/3 (收縮壓SBP +舒 張壓DBP)正常值:10.67?13.3Kpa (80 ?100mmHg)?血壓指數血壓指數=踝部血壓/上臂血壓正常值:1?1.3臨床意義:間隙性跛行者平均為0.7,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.3以下,壞疽者為0。?周圍總阻力公式周圍總阻力=平均…

          平均動脈壓(MAP)計算公式

          MAP =舒張壓(DBP) +1/3 (收縮壓SBP +舒 張壓DBP)

          正常值:10.67?13.3Kpa (80 ?100mmHg)?



          血壓指數

          血壓指數=踝部血壓/上臂血壓

          正常值:1?1.3

          臨床意義:間隙性跛行者平均為0.7,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.3以下,壞疽者為0。?


          周圍總阻力公式

          周圍總阻力=平均動脈壓(mmHg) /心輸出量 (L/min)

          正常值約:600?2000?



          氧消耗量計算公式

          氧消耗量(ml/min) = 209*基礎熱量M本表面積 (m2) /60

          注:209為每卡熱量需氧ml數,60系小時換算為 分鐘,基礎熱量或體表面積可根據公式計算或查 有關表得出。?


          心排血量計算(行右心導管檢查)

          心排血量(丨/min)=氧消耗量(ml/min) /[動脈血 氧含量(VOL%)-混合靜脈氧含量 (VOL%) ]*0.1 正常參考值:>3.5 L/min?


          體循環血流量計算(行右心導管檢查)

          體循環血流量(L / min)=氧消耗量 (ml/min) /[周圍動脈血氧含量(VOL%) ■混合 靜脈血氧含量(VOL%) ]*0_1?



          肺循環血流量計算(行右心導管檢查)

          肺循環血流量(L/min)=氧消耗量(ml/min) /[ 肺靜脈血氧含量(VOL%)-肺動脈血氧含量 (VOL%) ]*0.1?



          估計休克程度指標公式

          (1)休克指數=心率(b/min) /收縮壓 (mmHg)

          指數為0.5:血容量正常

          指數為1:約丟失20?30%血容量

          指數>1:約丟失30?50%血容量

          (2)休克度=心率(b/min) /脈壓(mmHg) 正常參考值為2.4?2.6,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。?



          小兒體重計算

          • 1~6個月:出生體重+月齡×0.7;

          • 7~12個月:6+月齡×0.25;

          • 2~12歲:年齡×2+8。

          注:出生體重平均為3kg,生后3~4個月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2倍。一歲時約為3倍,2歲時約為4倍。


          小兒身高計算

          • 出生時約為50cm,半歲時約為65cm;

          • 一歲時75cm,2歲時87cm;

          • 2~12歲身高=年齡×7+70(或75)。

          注: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為異常。


          頭圍

          • 出生時約為33~34,一歲以內增長最快。

          • 1歲時46cm,2歲時48cm,5歲時50cm,15歲接近成人54~58cm。

          注:頭圍測量在2歲前最有價值。


          胸圍

          出生時平均32cm,一歲時頭圍與胸圍大致相等,約46cm。


          牙齒

          乳牙計算公式:月齡-4(或6)。

          注:出生后4~10個月乳牙開始萌出,12個月未萌出者為出牙延遲。


          囟門

          出生時為1.5~2.0cm,1~1.5歲(12~18個月)應閉合。


          全脂奶粉配置

          按重量1:8;按容積1:4。

          小兒每日每千克體重需要8%的糖牛乳100~110ml。


          小兒藥物的劑量計算

          (1)按體重:每日(次)劑量=患兒體重kg×每日(次)每公斤體重所需藥量。

          (2)按體表面積:

          • 體重≤30kg:小兒體表面積=體重×0.035+0.1

          • 體重>30kg:小兒體表面積=【體重-30】×0.02+1.05

          (3)按成人劑量折算:小兒劑量=成人劑量×小兒體重/50


          血壓

          2歲以后血壓計算公式:

          • 收縮壓=年齡×2+80mmhg(年齡×0.27+10.67kpa)

          • 舒張壓=收縮壓×2/3

          注:新生兒收縮壓平均為60~70mmhg,1歲以內70~80mmhg,測血壓時,袖帶寬度約為上臂長度的三分之二為宜。


          小兒燒傷面積計算

          (1)小兒頭部燒傷面積為:9+(12-年齡):

          (2)雙上肢:9×2(雙上臂7%、雙前臂6%、雙手5%);

          (3)軀干:9×3(前13%、后13%、會陰1%);

          (4)雙下肢:小兒雙下肢面積為46-(12-年齡)。


          排卵期計算

          排卵時間一般為下次月經來潮前的14天左右。

          注:每月天數不一,容易成為出題的陷阱。


          孕產期計算

          計算方法為:末次月經第1天起,月份減3或加9,日期加7。

          如為陰歷,月份仍減3或加9,但日期加15。(末次月經月份大于或等于3即減3,月份小于3即加9)


          吸氧

          吸氧濃度(%)=21+4×氧流量(L/min)。


          計算基礎代謝

          BMR=脈率+脈壓—111


          流速和輸液所用時間計算

          • 滴數(ml)=[液體總量(ml)×滴系數(/ml)]/輸液所用時間

          • 輸液所用時間(min)=[液體總量×滴系數]/滴數

          • 輸液總量(ml)=[輸液時間×每分鐘滴數(滴/分)]/滴系數(滴/毫升)

          注:①滴系數可有多種,最常見的是15滴/min。

          ②注意單位統一,把小時先統一換算成分鐘。


          吸氧濃度計算

          • 吸氧濃度計算(%)=21+4×氧流量(L/min)

          • 氧流量=(吸氧濃度-21)/4


          燒傷補液量計算公式匯總

          • 總補液量:成人第一個24小時補液量=體重(kg)×燒傷面積(%)×1.5ml(小兒1.8ml,嬰兒2ml),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ml。

          • 傷后第二個24小時補液量為第一個24小時計算量的一半,日需量不變。

          注:①Ⅱ~Ⅲ度燒傷需要補液;

          ②晶體和膠體溶液的比例一般為2∶1,第1個8小時輸入液體總量的1/2;


          補鉀計算公式

          鉀溶液量=補液量×0.3%÷鉀溶液濃度

          注:靜脈輸液補鉀濃度不能超過0.3%


          液體張力計算公式

          張力=電解質溶液份數÷總溶液份數(只有糖是非電解質溶液)


          溶液配制計算公式

          溶液B=[溶液A×濃度A]/濃度B

          注:注意溶液不同用途的濃度。如新潔爾敏用于皮膚消毒時濃度為0.15-0.2%、用于粘膜消毒時濃度為0.015-0.05%。


          空氣消毒劑用量計算公式

          (1)過氧乙酸需要量=房間長×寬×高×8ml

          (2)純乳酸需要量=房間長×寬×高×0.12ml(重點)

          (3)食醋需要量:

          ①最小量:房間長×寬×高×5ml

          ②最大量:房間長×寬×高×10ml


          注:常用消毒劑及用量:2%過氧乙酸每立方米需8ml;純乳酸每立方米需0.12ml,食醋每立方米需5~10ml。


          平均動脈壓(MAP)計算公式

          MAP=舒張壓(DBP)+1/3脈壓差

          正常值:10.67~13.3Kpa(80~100mmHg)


          血壓指數

          • 血壓指數=踝部血壓/上臂血壓

          • 正常值:1~1.3

          臨床意義:間隙性跛行者平均為0.7,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.3以下,壞疽者為0。


          周圍總阻力公式

          • 周圍總阻力=平均動脈壓(mmHg)/心輸出量(L/min)

          • 正常值約:600~2000


          心排血量計算(行右心導管檢查)

          心排血量(L/min)=氧消耗量(ml/min)/[動脈血氧含量(VOL%)-混合靜脈氧含量(VOL%)]×0.1正常參考值:>3.5L/min


          估計休克程度指標公式

          (1)休克指數=心率(b/min)/收縮壓(mmHg)

          • 指數為0.5:血容量正常 

          • 指數為1:約丟失20~30%血容量 

          • 指數>1:約丟失30~50%血容量

          (2)休克度=心率(b/min)/脈壓(mmHg)正常參考值為2.4~2.6,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。


          心胸比計算公式

          • 心胸比例=兩側心緣到正中線的兩條最長垂線之和(T1+T2)/胸廓最小橫位

          • 正常值小于0.5


          心輸出量公式

          • 心輸出量(ml/min)=每搏輸出量(毫升/次)×心率(次/分)

          • 正常值4.5~6 L/min (靜息時)


          腎功能障礙時延長給藥間期計算

          • 患者給藥間期=正常給藥間期×患者血肌酐值(mg/dl)

          • 本法不減量,只延長給藥間期,嚴重感染者,不宜用此法,因給藥間期延長,很難使血藥濃度保持在有效濃度。


          肌酐身高指數計算

          • 肌酐身高指數=24小時尿肌酐(mg/dl)/標準身高肌酐×100%

          • 表示瘦體組織的空虛程度,正常值為1.09,營養不良時為0.5。



          Copyright@ 2007-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護士網隸屬 威海萬方人才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:魯ICP備17006509號-4

          山東省外派護士培訓基地 -官方QQ群:279908486(1000人超級群)、243877850(新群)、82799831、103532698

          電話:4006707779(全國統一咨詢電話) 站長電話:0631-5225621 郵箱:nurse@nursesky.com